找到相关内容3459篇,用时2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问:佛法不离世间法,在家人该如何贪欲、执著和妄想?

    通过对无常的体验和认识,可以使我们的贪心、执著越来越少。无常的道理在座的可能都会知道,但我们对无常的体验还存在层次上的差别,因果的问题也是同样,相信一分和相信十分是不同的。所以佛经说,观无常足以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40378121.html
  • 徐恒志答:什么是佛法?

    问:什么是佛法?  徐恒志答:能说明宇宙人生真理,能转化一切烦恼,能种种迷惑的方法,称为佛法。

    徐恒志

    |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002611295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声闻乘为什么要求出家?

      赵朴初答:根据声闻乘教法,在家修行障碍多,心意难以专纯,只能在理论上见惑证得初果,至多欲界思惑证得三果,不能证得现法涅槃。出家生活自由无累,容易集注精力从事于无我无欲的修养,所以要证得阿罗汉果,非出家人做不到。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7/06180110729.html
  • 李炳南答:为什么极乐没有恶人?

      李炳南答:善与恶是一个相对的名词,有一假定的界限。第八识田中所藏的恶种生起来时,指挥身口意去造十恶等罪,这个人就叫做恶人。能控制它或者它,约束身口意不去造十恶等罪,这个人就叫做善人。不一定要尽去一切罪业,才称为善人。七地以前的菩萨,还有无明,但已经称为圣人。阿罗汉习气未尽,也称为已证圣果。带业往生的人,都获得三种不退,恶种已经压伏或者,不会再生起来,所以说西方没有恶人。

    李炳南

    往生|临终|净土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11/11025019010.html
  • 只为今生难免堕恶道 谋求涅槃利益自然来

      “业果不虚轮回苦,勤思消除后世贪。”   当你对此生的名声、地位、权力等看得较淡,非常急于准备来世的时候,你还要对后世的贪欲,即对来世得到人天福乐的那种贪欲。那么,是不是不求今生,今生就会痛苦?不求来世,来世就会痛苦呢?绝对不会。因为你之所求不是放弃了今生与来世,而是寻求更远更大的目标。   当你寻求来世的时候,今生所需的福乐自然会到来;当你彻底对来世的贪著,而寻求圆满涅槃...

    夏坝仁波切

    |出离心|轮回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2/19103828965.html
  • 赵朴初问:佛虽然对不幸的人们表示同情,但是他没有教他们向统治者进行反抗,不是吗?

      赵朴初答:诚然,佛没有教他们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反抗统治者。佛主要教导人们内心的烦恼,以求解脱。同时又说现世止恶行善的因,会获得来世安乐的果,在这方面可以说,佛对现实生活问题,是抱着容忍的态度的。但是,他在思想上推倒了婆罗门的神权,宣布众生平等,说出"诸法无常"的真理,对当时的社会起了进步的作用。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21263210674.html
  • 徐恒志答:什么叫“罗汉”、“声闻”、“缘觉”?

    问:什么叫“罗汉”、“声闻”、“缘觉”?  徐恒志答:听到佛的身教,明悟“四谛”道理,“见思烦恼”,叫“声闻”。所证极果,即“阿罗汉”。观“十二因缘”之理,觉悟无常,烦恼,证真理,从缘得觉,故叫“缘觉”,也称“辟支佛”。

    徐恒志

    |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5294411394.html
  • 修福与修慧

    优裕美满的生活不能保持长久,而生老病死的痛苦时时在紧逼着我们,·于是对现实的人世生起了“厌离心”,依佛法去解脱行,共法”。   烦恼,解脱生死的痛苦。在太虚大师的三级佛法中,这解脱道是属于第二级“三乘菩萨道是实践四摄法门和六度法门的。人生宇宙是相依互存的缘起,人人与我都有密切的关系,我自己要求烦恼解脱生死;同时也要使一切众生烦恼解脱生死;人世间越是痛苦,越需要我去救度;由于对人生有了...

    金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450883494.html
  • 问:离欲的善行有什么好处?

    同样是在贪欲烦恼的缠缚之下,身心不会有真正的安乐。贪欲的膨胀只会让我们陷入难耐的欲渴之中,时时现起追求的冲动,内心没有丝毫的安宁。 由此我们知道贪欲并不能真正满足内心的需求,所以选择贪欲才有真实的好处。只有贪心,知足少欲,方才能够止息欲渴之苦,使身心如释重负,得到轻安。自心不再永无休止地向外攀缘,向外追求,而能向内寻求,觉醒真实的自性。还能因此感得财物、福德自在随意,从此不生悭吝嫉妒等等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0/09455891049.html
  • 七支供第二支:供养

    下把自己最喜欢最珍爱的物品供养给诸佛菩萨上师 三宝,这样快速的贪心和吝啬等烦恼! 身供养:把自己的身、口、意供养给诸佛菩萨上师三宝,使之成为诸佛菩萨上师 三宝利益众生的工具。这样很快速的就能我执、我爱、自私、自利的烦恼! 法供养:把自己所有的功德和福德供养给诸佛菩萨上师三宝,使之成为诸佛菩萨 上师三宝利益众生的资粮。这样,很快速的就能在修行上的贪执和分别念! 意幻供养也分三种:意幻财物...

    达真堪布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4147222.html